地址:广东省博鱼彩票·(中国)官方网站
电话:0898-08980898
传真:000-000-0000
邮箱:admin@dfsmww.com
更新时间:2023-10-22 09:19:13
博鱼彩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泗县:一户一块田百姓润心田泗县: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原标题: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泗县:一户一块田,百姓润心田/泗县: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
“补丁地巴掌田,大型机械作业难;斜尖子地埂多,种植管理费用高;药乱打、肥乱施,一轮灌水跑断腿;不好旋不好耙,为争地边去打架。”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农村博鱼彩票,面对一家多块田地带来的耕种上的不方便,当地农户将这种情况编成了顺口溜。如今,泗县开展“一户一块田”试点工作,让农户展开了笑颜。
“这一大块小麦田让人看得心里线日,泗县墩集镇界牌张村的农户恒宗马,来到地里查看冬小麦的长势情况。让他高兴的不仅仅眼前的景象,更让他满意的是村里的“一户一块田”改革。原先家里分散在7处的13亩土地,如今变成了一块田。耕种、管理、收割都可以机械化作业,效率与效益都得到明显改善。看到一大块绿油油的麦田,他乐呵呵地说:“我今年74岁了,种了一辈子的地。每年冬天的时候,我都会来地里看看小麦长得咋样。今年,我的心里最敞快,家里十三亩地全部并成了一块大田地。”作为种地的好把式,谈到“一户一块田”推行以后给农民带来的“红利”,恒宗马欣喜地算了一把收入账:“零碎的田地变成整块田之后,省时、省力又省事,每亩地能减少工时劳力的同时又节省机械费用,一亩地能节约成本将近300块钱呢。”
恒宗马所在的界牌张村位于泗县墩集镇东部,全村两万多亩土地。由于地块分散,各家各户承包的田地少则五六块,多则十几块,农户耕作收割,能户的流转经营都极不方便。针对这种情况,墩集镇政府在2020年10月份,把界牌张村作为推行“一户一块田”改革的试点村。该镇郑文举介绍,所谓“一户一块田”就是通过互换并地,实现小块并大块,多块变一块的整合。打破户与户的界限,使多年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,变“小地块”为“大耕地”,彻底解决了农民耕种上 “南征北战”的问题。
目前,全县共选择24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开展了试点,其中山头镇大柏村、墩集镇界牌张村、大庄镇新集村均完成了“一户一块田”的整村推进工作。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韩光锋告诉笔者,实施“一户一块田”高标准农田建设,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发展,引导群众逐步向职业农民转变、向产业工人转变,有效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农户之间“低租金”、集中流转“哄抬价”和专业合作社“一地难求”问题,有效规避和解决土地流转后群众无地可种、无工可打、无钱可挣等“过渡期”突出问题,进一步释放土地束缚下的农村劳动力,为最终实现土地大面积集中流转奠定基础、打好前战。
“有了‘一户一块田’打好的基础,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引进农产品生产企业、种植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连片承租,并按照全县产业布局特点,开发种植特色产业,逐步带动全县产业调整,逐步把我县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 ‘大基地’‘ 大粮仓’‘ 大菜园’为乡村振兴建设打好基础。”韩光锋说。(单珊)
12月8日,披着冬日的暖阳,走进泗县草庙镇魏圩村日光式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里,只见紫红饱满的茄子挂满枝头,工人们有的锄草、有的摘果博鱼彩票、有的施肥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“虽然我颜值不高,但是我希望我种植出来的茄子颜值要高,表面不仅光滑而且外形饱满细长。”眼看到了收货的季节,看着挂着一个个紫灯笼,宋则利憨厚的笑着说道,在创业育苗的初期,他就格外注意对茄子外观及口感培育标准。“我是我们蔬菜扶贫基地了里第一个茄子的种植户,茄子俩要求,一个是品种好,另一个是嫁接技术水平高博鱼彩票。”
宋则利,今年55岁,妻子早逝,家中还有残疾的母亲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儿子。曾经,一家人靠着家中几亩薄田,一年收入仅够温饱。2014年该户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在好政策的帮扶下,一家人凭借不服输的性子,靠着勤劳和努力过上好日子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7年该户年收入3万多元,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
同年,魏圩村确立了“以蔬菜种植为抓手,以发展蔬菜大棚为突破口”的产业扶贫思路,划出22亩地,搭建了8个蔬菜大棚,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,引导贫困户改变种植结构。“我有手有脚能吃苦,承包大棚,说不定就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” 脱贫不是终点,脑筋活络的宋则利,决心抢抓机遇干出一番作为,转身又走上了特色种植这条致富路。
创新思路谋产业,脱贫致富勇担当。在蔬菜大棚都种植西红柿的情况下,宋则利觉得如果想要市场宽广,就要发展种植不一样的蔬菜,于是,宋则利成了第一个种植茄子的开拓者。
“茄子这个东西它不能见风,不能见光,不好伺候。”宋则利说,由于经验不足,初次育苗的成活率百分之六七十。不服输的他又是看书又是学视频、问专家,经过摸索和学习,补了两次苗以后,育苗成活率接近了百分之九十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宋则利整天忙碌在地里,防病虫害,干了浇水、涝了排水,日复一日,直至看到了一颗颗茄子树上挂满了牛角一样的茄子,他知道他成功了。“三两天后准备采收今年的第一批茄子,预估3000斤,按照市场价,收入少说也大几千。”宋则利满怀欣喜地说道,茄子还未上市已经订单不断,自己这条路算是走对了。
“要脱贫奔小康,培养群众中的领头雁是重中之重。”魏圩村扶贫专干魏冠龙介绍道,如今,宋则利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致富,还给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。“镇村大力鼓励扶持像宋则利一样踏实勤恳的贫困户做典范,希望通过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,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。”(杨秋秋 张晶晶)